题名 | 作者 | 发布日期 |
---|---|---|
众人探骊,何人得珠?——读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 莫砺锋 | 2021/09/10 |
玉见之美(节选) | 李玉刚 | 2016/11/16 |
走进历史深处(节选) | 刘振佳 | 2016/11/16 |
谔谔国士傅斯年(节选) | 郭保林 | 2016/11/16 |
关于古城的诗——我看爱斐儿散文诗集《废墟上的抒情》 | 程光炜 | 2014/03/25 |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习近平同志《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解读 | 高昌 | 2014/03/25 |
会它千顷澄碧——读习近平《念奴娇·追思焦裕禄》词感怀 | 廖奔 | 2014/03/25 |
浅析《鹿柴》 | 柳贞贞 | 2013/04/05 |
重九登高悲九重 ——杜甫《登高》赏析 | 吴振华 | 2012/11/27 |
重读杜甫的《又呈吴郎》 | 马执斌 | 2012/10/30 |
漂泊的诗圣 | 楚天舒 | 2012/02/19 |
研究诗词要有基本文史常识 | 沈喜阳 | 2012/02/15 |
桃花潭水汪伦情 | 李国文 | 2012/02/14 |
读诗词笔记五则 | 顾 农 | 2011/08/04 |
天人合一自然和谐 | 张伦建 | 2011/05/07 |
古诗欣赏札记(四) | 陈庭平 | 2011/04/29 |
从“散点透视”到“焦点透视”的转移 ——论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生成的最佳范式 | 陈士部 | 2011/04/27 |
我最喜欢的苏轼的一首词《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 卫琪 | 2011/04/21 |
古诗欣赏札记(二) | 陈庭平 | 2011/04/07 |
古诗欣赏札记(三) | 陈庭平 | 2011/04/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