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 作者 | 发布日期 |
---|---|---|
文学新象 | 从年度榜单看当代文学场的“三分天下” | 霍艳 | 2023/02/01 |
中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经验、问题及对策 | 刘玉宏 | 2022/11/10 |
“趣味”还是“品味”?——文化对译中的核心概念研究 | 何畅 | 2022/03/11 |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文学批评? | 辛文岩 | 2022/03/04 |
提升文学批评的理论自觉 | 李国平 | 2022/03/04 |
从“人的文学”到“人的文学批评” | 明飞龙 王园园 | 2022/03/04 |
文学批评的基本标准与现实问题 | 刘涛 | 2022/03/04 |
梨园戏:“活化石”要活下来更要活起来 | 黄科安 | 2021/11/15 |
文学批评应该如何“说真话” | 辛文岩 | 2021/11/15 |
走出唯美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文学和文学理论 | 金惠敏 | 2021/10/21 |
对当下数字人文的一些困惑与思考 | 苗怀明 | 2021/10/21 |
近代国家观念之兴起——以孙中山国家观为中心的探讨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 | 欧阳哲生 | 2021/10/11 |
辛亥百年反思:百年锐于千载丨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 | 章开沅 | 2021/10/11 |
陈寅恪著作集的两处文字问题 | 王丁 | 2021/09/28 |
执守大地的温情与温暾 ——评津子围《十月的土地》 | 晏杰雄 陈璐瑶 | 2021/09/27 |
《回嵌乡土》:“另一个世界就在这里” | 温铁军 | 2021/09/27 |
学术论辩与生态美学中国话语的创造——评程相占《生态美学引论》 | 周思钊 | 2021/09/27 |
独异性诗学的当代谱系 | 刘阳 | 2021/09/09 |
文艺应凸显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 | 艾斐 | 2021/09/09 |
做有高尚审美追求的文艺工作者(二) | 关铭闻 | 2021/09/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