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念贻(1924—1982),字孟周,笔名江九。祖籍湖南桃江石牛江双陵坪,生于广东广州。
1938年考入益阳信义中学读初中,1941年进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高中部学习。抗日战争时期,中学迁避安化七星街,曾与同学王俨思、唐稚松、聂铁珊四人合印旧体诗集《湘涟诗词选》。1945-1949年就读于中央大学(现南京大学前身)中文系。194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1949年毕业后考取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专攻先秦文学研究。1953年3月研究生毕业未答辩,由教务主任杨晦推荐,入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即其后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1954年任研究实习员,1981年4月被特批聘为研究员,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196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2年7月退休,8月1日因患肝癌在北京病逝。
主要著作
(一)专著
1.《中国古典文学论丛》,上海古典文学出版社,1957年11月版。
2.《关于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17.6万字),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版;岳麓书社1984年6月增订重版(25万字),吴世昌作序。
3.《先秦文学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12月版。
4.《楚辞选注及考证》,岳麓书社1984年11月版。
5.《中国古代文学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10月版。
(二)学术论文
1.《“西游记”是怎样的一部小说》,《读书月报》1956年第1期。
2.《宋玉和他的作品》,《文学遗产选集》1956年卷。
3.《吴敬梓和他的时代》,《文学遗产选集》1956年卷。
4.《关于后羿的传说》,《文学遗产增刊四辑》,1957年。
5.《评<中国文学发展史>》(与乔象锺、刘世德、徐子余合撰),《读书》1959年第11期。
6.《关于批评方法答刘大杰先生》(与乔象锺、刘世德、徐子余合撰),《文学评论》1959年第4期。
7.《关于<诗经>大部分是否民歌的问题》,《文学遗产增刊七辑》,1959年。
8.《关于<胡笳十八拍>作者的争论问题》,《文学遗产》编辑部编《胡笳十八拍讨论集》,1959年。
9.《十年来的古典文学研究和整理工作》(与吴晓铃、曹道衡、邓绍基合撰),《文学评论》1959年第5期。
10.《<诗经>中的怨刺诗》,《文学遗产增刊八辑》,1961年。
11.《从人物形象论<论语>的文学价值》,《文史哲》1962年第4期。
12.《略述一九六二年的古典文学研究和整理工作》,《文学评论》1963年第2期。
13.《读近年来出版的文学古籍和古典文学选本的“前言”、“后记”》,《文学评论》1963年第6期。
13.《谈谈我国古代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新建设》1963年第7期。
14.《再谈我国古代文学遗产的批判继承问题》,《新建设》1963年第9期。
15.《略述古典文学选注工作体现批判精神问题》,《文汇报》1963年9月16日。
16.《不要把古人的思想现代化》,《文艺报》1963年第12期。
17.《论宫体诗的问题》,《新建设》1964年第5、6合期。
18.《<水浒>的成书及其社会背景》(与陈毓罴、徐公持合撰),《历史研究》1975年第6期。
19.《揭露“四人帮”利用古典诗词进行反党的罪行》(与陆永品、范之麟合撰),《文物》1977年第2期。
20.《论赋、比、兴》,《文学评论丛刊第一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8年版。
21.《要完整、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文艺思想——读<诗词若干首》的启示》,《社会科学研究》1979年第5期。
22.《<尚书>的散文艺术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社会科学战线》1981年第1期。
23.《<逸周书>中的三篇小说》,《文学遗产》1981年第3期。
24.《“左传”的真伪及写作时代问题考辩》,《文史》第11辑,中华书局1981年版。
25.《关于李贺的<秦王饮酒>》,《学习与探索》1981年第6期。
26.《陈人杰和他的词》,《文学评论丛刊第七辑》,中国社会科学院1981年版。
27.《论汉代和宋代的<诗经>研究及其在清代的继承和发展》,《文学评论》1981年第6期。
28.《略论宋诗的发展》,《齐鲁学刊》1982年第3期。
29.《论汉代的“京城苑猎”赋》,《文学遗产》1983年第1期。
30.《关于宋诗的成就和特色》,《学习与探索》1984年第2期。
31.《论山水诗的形成和发展》,《文汇报》1986年7月。
(裴云龙整理)
个人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