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 研究室 > 民间文学研究室 > 历任专家学者
祝鹏程
 
 
 

祝鹏程,浙江绍兴人,198511月出生,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长聘副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学士、民俗学博士(硕博连读)。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曾任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民俗学与民族音乐学系访问学者、日本神奈川大学非文字资料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著作有《文体的社会建构:以十七年1949-1966)的相声为考察对象》《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北京相声为个案》等,在《文学评论》《民俗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


 
 

学术发表或出版

【专著】

1.《市场化进程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北京相声为个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34月。

2.《文体的社会建构——十七年1949-1966)的相声为考察对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4月。

3.《中国声音:生活中的旋律》,光明日报出版社201511月。

4.《神话主义:遗产旅游与电子媒介中的神话挪用和重构》(合著,第二作者),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4月。

 

【编著】

1. 《中国节日志·苍岩山庙会志》(副主编,第二作者),光明日报出版社2016年第8月。

 

【学术论文】

1.《谁之传统?传统何为?:对当代北京相声传统化实践的考察及反思》,《民俗研究》2024年第3期(CSSCI,北大核心,AMI权威)。

2.《钟敬文与人民口头创作:因缘、调适与影响》,《民俗研究》2023年第4期(CSSCI,北大核心,AMI权威)。

3.《发明一种新文体:近代革命传说的生产》,《民族艺术》2023年第1期(CSSCI,北大核心,AMI核心)。

4.《朱大可神话研究的症候式批评——基于〈华夏上古神系〉的解读》,《文艺理论与批评》2023年第2期(CSSCI,北大核心,AMI核心)。

5.《采风:一种文明生成方式的古今流变》,《民俗研究》2022年第5期(CSSCI,北大核心,AMI权威)。

6.《作为社会主义文艺生产机制的采风》,《文学评论》2022年第5期(CSSCI,北大核心,AMI顶级)。

7.《曲艺:一个概念的溯源与省思》,《文化研究》2022年第1期(CSSCI来源集刊,AMI集刊入库),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舞台艺术(戏曲、戏剧)》2023年第2期(上)全文转载。

8.《口头传统研究可以为曲艺研究带来什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第6期(CSSCI,北大核心,AMI核心),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舞台艺术(戏曲、戏剧)》2022年第3期全文转载。

9.《多民族国家的建构与少数民族曲艺的形成——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核心的考察》,《百色学院学报》2021年第3期。

10.《重审中国民间文艺的民研会时代》,《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第3期(AMI扩展)。

11.碎陶镶嵌的古瓶:袁珂的中国神话普及写作》,《文化遗产》2021年第2期(CSSCIAMI核心)。

12.《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民俗学:热点回顾与现状反思》,《民俗研究》2019年第2期(CSSCI,北大核心,AMI权威)。

13.《曲艺》,《民间文化论坛》2019年第2期(AMI扩展)。

14.《史实、传闻与历史书写——中国戏曲、曲艺史中的俳优进谏传闻》,《民族艺术》2018年第3期(CSSCI,北大核心,AMI核心),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舞台艺术(戏曲、戏剧)》2018年第4期全文转载。

15.《祛魅型传承:从神话主义看新媒体时代的神话讲述》,《民俗研究》2017年第6期(CSSCI,北大核心,AMI权威),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文化研究》2018年第4期全文转载。 

16.《怀旧、反思与消费:民国热与当代民国名人轶事的制造》,《民族艺术》2017年第5期(CSSCI,北大核心,AMI核心)。

17.《托名传言:网络代言体的兴起与新箭垛式人物的建构》,《民族艺术》2017年第4期(CSSCI,北大核心,AMI核心)。

18.《鸡汤变灵药:一种谣言的跨媒介传播》,《民族艺术》20171期(CSSCI,北大核心,AMI核心)。

19.《论书面创作对文类形态的重构——以建国十七年的对口相声为例》,《民族文学研究》2015年第2期(CSSCI,北大核心,AMI核心)。

20.《民族艺术的历史建构——以三篇现代相声文献为个案》,《民族艺术》2014年第6期(CSSCI,北大核心,AMI核心)。

21.《神话段子:互联网中的传统重构》,《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CSSCI,北大核心,AMI核心),《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4年第5期全文转载。

22.《建国初的相声艺人改造运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3期(AMI扩展),中国人民大学复印资料《舞台艺术(戏曲、戏剧)》2014年第5期全文转载。

23.《表演理论视角下的郭德纲相声:个案研究与理论反思》,《民俗研究》20111期(CSSCI,北大核心,AMI权威)。

24.《民俗旅游影响下的传统饮食变迁:前台与后台的视角——以京东高碑店为例》,《民间文化论坛》2013年第6期(AMI扩展)。

25.《青岛德式下水道:一则谣言背后的中西想象》,《民俗研究》2016年第3期(合著,第二作者,CSSCI,北大核心,AMI权威)。

26.《纬书夏禹神话的文本生成与文化意蕴》,《民族文学研究》2017年第6期(合著,第二作者,CSSCI,北大核心,AMI核心)。

27.《回返学科领域的基本问题——民俗学、民间文学学科建设青年谈》,《民间文化论坛》2012年第4期(合著,AMI扩展)。

28.《基础理论及其本土化追求》,《民间文化论坛》2014年第3期(合著,AMI扩展)。

 

科研项目

1.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中国民间文学生产机制研究(1949至今)》,已经结项,结项等级良好。

2.获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第55批博士后科学基金、第8批博士后特别资助基金,并主持相关课题,已经结项。

3.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课题新时代文化建设与人类文明新形态构建并担任子课题负责人,已完成。

4.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神话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当代神话学的体系建构》,个人参与《当代文学与中国神话的重述》部分。

5.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神话的当代传承——以遗产旅游和电子传媒的考察为中心》,个人负责《互联网与神话传承》部分,已经结项。

 

教授课程

1.《中国民俗与社会生活》,留学生通选课。

2.《中国说唱艺术研究》,研究生选修课。

 

获奖情况

1.专著《文体的社会建构——十七年的相声为考察对象》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优秀成果一等奖(2021)。

2.合著《神话主义:遗产旅游与电子媒介中的神话挪用和重构》获第15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优秀民间文艺学术著作奖(2022,个人排序第二)。

3.获中国评论家协会第三届网络文艺评论奖(2023)。

4.获北京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优秀作品奖(2023.

社会服务

社会兼职有中国民俗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俗文学会理事、中华曲艺学会理事、北京市文联签约评论家、《民间文化论坛》责任编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