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情说——诗学思想之中国表述》(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版)刘方喜的博士学位论文论题选择了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声情说”,那时答辩委员会认为论文很富创见,是篇优秀的博士论文。后来他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后流动站继续深造,进一步完善这篇论文。两年之后,他的出站报告得到了鉴定小组专家们的一致好评:认为成绩优秀,就其创新意义来说,这一成果代表了当前古代文论研究的新水平。刘方...
《脑工解放时代来临:人工智能文化生产工艺学批判》(浙江工商大学出版社2022版)本书与Handarbeit(手工劳动)、Maschinenarbeit(机器劳动)相对,把马克思使用的Kopfarbeit新译为“脑工劳动”,以此为标识性概念,运用马克思机器生产工艺学批判理论,系统探讨人工智能对文艺、文化的影响。现代机器“能量”与“智能”二次自动化革命,引发人类生产方式二次现代化。能量自动化使使用物质劳动工具的...
《机器/资本二重性:物联网生产工艺学批判》(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版)本书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的“机器论片段”等相关原始文献,概括、提炼出“生产工艺学批判”这一标识性概念,在当代新的技术条件下对马克思相关理论做了创造性重构,并在此基础上对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当代新技术的社会文化影响等,进行了较为系统、深入的探讨。本书揭示,继第一次“动能”自动化革命后,当今物联网、区块链...
《马克思与物联网分享时代:中国文论的自主创新》(河北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本书是国内物联网与文论相结合研究的首部专著,提炼出了“审美分享主义”这一标识性概念,以当今物联网革命所锻造出的新型生产方式为新的实践基础,以马克思相关思想为理论基础,将两者充分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新的时代语境下,探讨中国文论自主综合创新之路。当今物联网正在引发全球物质生产方式的重大改变,进而也引发人类...
《审美生产主义:消费时代马克思美学的经济哲学重构》(社科文献出版社2013版)作为美学与经济学在哲学层面的交叉研究,本书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提炼、概括出“审美生产主义”这一标识性概念。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本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在全球化进程中的当代西方消费社会的转型,而在此转型中,全球范围内的社会冲突和生态冲突日趋尖锐,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和方法论发生了转型。从价值论的角度来看,本书...
《批判的文化经济学:马克思理论的当代重构》(河北大学出版社2013版)针对当代社会消费主义文化现象,在批判性吸收西方当代消费文化理论的基础上,本书把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推进到“文化经济学批判”,并结合对传统相关研究所忽视的马克思有关金银的“美学属性”、“奢侈”、“两大部类”生产等理论的具体分析,并最终聚焦到“剩余价值的流转”这一重要线索,在当代消费社会重构了马克思的文化...
《从批评到大众批评》
《从批评到大众批评》的主要创见在于:对“大众批评”概念的思考和“批评信用”理论的提出。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某种广义上的“大众批评”时代悄然降临,对这个问题的解决开始变得紧迫起来。《国语·召公谏厉王弭谤》中曾警示执政者,管理百姓的人要让百姓表达自己的想法。荷兰哲学家斯宾诺莎认为人们当然有权力反抗不公和压迫,但愤怒感和发泄后的得意感是不稳定的手...
《特里·伊格尔顿的爱尔兰文化研究》
《特里·伊格尔顿的爱尔兰文化研究》从国内文艺界所忧虑的“西方文化的殖民”出发展开思考,详细研究和阐释了爱尔兰去殖民化民族主义在抵抗宗主国英国的文化殖民的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文化策略。爱尔兰去殖民化民族主义结合政治和文化的一系列实践,较好地解决政治伦理与文学审美自由之间存在的矛盾。在这段与帝国对抗的艰难历史中,爱尔兰群星璀璨,涌现出...
《批评家的任务——与特里·伊格尔顿的对话》
特里·伊格尔顿是一位文学理论家、小说家和戏剧家,同时他也是一位不受时代思潮约束的坚定的社会主义者。在过去的四十年里,他的著述,使得某种枯燥乏味而又墨守成规的文化变得有生机起来。他的笔锋,就像他的学术同仁哈罗德·布鲁姆、佳亚特里·斯皮瓦克、霍米·巴巴等所熟知的那样,是犀利和不留情面的。这卷包罗广泛的访谈集,涵盖他的个人阅历以...
《规范的限度:哈贝马斯“美学”的缺场与重构》
汪尧翀著
上海人民出版社2020年4月出版
众所周知,哈贝马斯虽不乏关于美学的论述,但并未建构起系统的美学话语,打破了法兰克福学派美学传统的延续性。目前而言,国内学界尚未关注此现象的重要意义。本书首先试图从思想史视角出发解释哈贝马斯思想体系中“美学”缺场的原因。哈贝马斯倡导“范式转型”,推动批判理论的哲学基础从意识哲学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