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 研究室 > 文艺理论研究室 > 历任专家学者
党圣元


党圣元,1955年9月16日出生,籍贯陕西榆林子洲县,汉族,中国党员。1975年8月至1978年7月,在西北大学中文系读书,大学本科学历;1978年7月至1983年8月,在陕西省图书馆工作,任馆员。1983年8月1986年7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读书,获文学硕士学位。1986年7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一直从事中国古代文论、文学理论批评、马克思主义文论等方面的专业研究工作。

我自1986年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毕业留到文学所理论室工作以来,一直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马克思主义文论、文学理论批评、中国文学史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其间,1986年到20109月,在文学所文学理论研究室专门从事研究工作, 199910月至20109月担任文学所副所长、文学系主任、学位委员会副主任等,2004年至2010年还兼任《文学评论》副主编。20109月至2018年11月在外文所任党委书记兼副所长,并且继续从事研究工作。1987年评为助理研究员,1993年评为副研究员,2000年评为研究员,2002年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指导教师。长期兼任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太湖世界文化论坛副主席等学术职务。2013年之前曾经担任过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数年。多年来担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委、国家出版基金评委。

迄今为止,先后主持、参与过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院重大项目,目前正在主持的在研项目有: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中古文学理论文献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7AZD027,主持人)、2018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古代文体观念文献整理与研究(批准号18ZDA236,担任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专项重大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转化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研究》(课题编号2017YCXZD010,首席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重大项目《中华思想通史》文艺思想编(该编两位负责人之一)。

参与撰写的《华夏审美风尚史》(本人撰写其中魏晋南北朝卷,第1作者)获第五届国家图书奖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第四届优秀科研成果追加奖,论文《中国古代文论的范畴和体系》获第三届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论文奖三等奖,论文《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青年优秀成果奖,又曾有多篇学术论文获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外文所优秀科研成果、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颁发的优秀论文奖,主编《中国现代文化世家丛书》(两辑,共8种)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提名奖、2012——2013年河南省优秀图书一等奖。

2008年获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发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荣誉证书,由于所指导的博士生撰写的学位论文两次获得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因此也两次获得了研究生院颁发的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一等奖指导教师荣誉证书。2008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多年来,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文艺学专业古代文论方向博士研究生开设中国古代文论史料学、《文心雕龙》研究、中国古代文论专题研究、诸子选读等课程,2018年春季学期开始,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中文专业2017级、2018级本科生主讲“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专业必修课,2019年春季学期开始,同时又给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2017级本科生主讲“中国古代美学与文论”专业选修课。

多年来,我在学术研究上辛勤工作,撰写发表了200余篇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出版了10余部学术著作,主编10多种学术论著、学术丛书。学术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古代文论、文学理论批评、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典文学等领域,所发表的论文和出版的专著,在国内的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和文学理论批评领域一直保持着较强的学术影响力,获得了学界的肯定和好评,因而在所从事的专业领域具有良好的学术声誉。在学术上,具有较为扎实的中外文学理论史、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学术功底。又由于一直研究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所以国学功夫也较为扎实,而尤长于治子部、集部之学。从事专业研究工作以来,学风端纯,治学勤勉,科研成果突出,学术影响广泛,是目前国内中国古代文论、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文学理论批评等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

主要学术研究业绩:

一、中国古代文论研究方面:在古代文论研究领域,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先唐文论研究方面,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出版学术著作8种,代表性学术论文有《中国古代文论的范畴和体系》、《传统文论范畴体系之现代阐释及其方法论问题》、《中国传统文学批评中的“体认”功夫论》、《“气”与建安文学》、《道与境》、《体貌与文相》、《通变与时序》、《体性与风格》等,代表性著作有《返本与开新:中国传统文论的当代阐释》、《六朝清音》(10卷本《华夏审美风尚史》第4卷)、《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古代文论的现代遭际》、《老子析义》等。在多年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我于1990年代后期提出了“大文论”“国学视野”“文化通识”等一系列关于古代文论研究的学术理念和方法论,在古代文论研究界产生了强烈的学术影响,响应者众。在研究中,我秉持自己所提出的这一研究理念与方法,对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进行深入的探究。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率先发起对中国古代文论范畴及其体系进行探讨与阐述,在当时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并且一直延伸到现在。多年来,我对于儒家和道家文艺思想、汉代子学、《文心雕龙》、六朝文论与美学、魏晋玄学思潮与六朝文论、传统文体观念、清代文艺思想史等方面进行也进行了深入的专题性研究,并且注重打通传统文史哲之间的界限,理论阐释与文献考辨并重,在长期探索、撰述的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学术观点,体现出相当的专业精深度和学术原创性,在古代文论研究领域受到广泛关注和学术同行的首肯,论文引用率、文摘率、转载率都比较高,对于19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和深化作用。我多年来一种担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对于国内的中国古代文论研究贡献了自己微薄的力量。

二、文学理论批评方面:在这方面,我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当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重要理论问题和文艺思潮现象进行研究和辨析。在研究中,我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秉持主导多样、综合创新的学术理念,贴近现实,追踪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现实状况,撰写发表和出版了一系列论文、著作,我的《在现实与历史交汇处沉思——当代思想视野中的文学理论问题探析》一书,对新时期四十年来的文学理论批评进行了深度审视与反思,并且提出了许多关于新时代文论如何发展的具有建设性、创新性的理论见解。我在《求是》杂志上发表的两篇论析消费主义思潮对当下文艺创作和理论批评影响及其如何应对、全媒体时代文艺传播的社会责任的理论文章,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报》等报纸上发表的一系列理论批评文章,既有思想的高度,又有理论的深度,在文学理论批评领域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影响。又,早在1990年代中期,我就与我国已故著名文学理论家敏泽先生合作申报和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文学价值论”,该项目的最终成果《文学价值论》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于1997年出版,1999年修订再版。该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阐释文学价值现象,对社会主义文学价值体系进行了系统的建构,出版以来一直得到文学理论界的重视和好评,其理论和学术影响至今犹在。此外,我还高度关注新世纪以来文学理论的转型问题,并从媒介、全球化、生态等角度作了一系列具体而深入的探讨。我还针对文艺界长期存在的非理性主义、反本质主义、文化与历史虚无主义等文学、文化思潮作了深入的反思性批判和学理性辨析,强调文艺、文化活动的道德担当、社会担当、精神担当、文化担当、理想担当。我在这方面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文摘率、转载率也都比较高,一些学术观点和理论新见受到文艺理论批评领域的关注,对推动新世纪以来文学理论批评的转型与创新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方面:我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文论经典作家元典精神阐发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历程和当下发展路径等方面。我所发表的《拓展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文化维度》、《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形态化的问题意识及其提问方式》、《唯物史观与中华文艺思想通史研究》、《文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和启示》、《新时期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问题与导向》、《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新机遇、新境界》等学术论文,《在现实与历史交汇处沉思——当代思想视野中的文学理论问题探析》等著作,以及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求是》、《中国社会科学报》、《文艺报》等上发表的理论文章,导向明确、思想敏锐、问题意识强烈、讲求逻辑谨严和理论言说透彻,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形态化与当代形态化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且围绕如何建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新的阐释学方法、如何拓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新范畴等问题,深入阐发,提出了自己的学术观点,具有较为独到的思想和理论见解,在文学理论批评界引起了广泛关注和好评,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对于近年来国内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文学理论批评研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此外,我担任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会长多年,设计、组织了该研究会每年的学术年会和理论论坛,并且主编该研究会的学术年刊,对国内的马克思主义文论研究的学术深化和学科建设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又长期参加中宣部文艺局的“文艺阅评”活动,对当下文艺理论批评的健康发展发挥了自己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