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所 > 文学所简介

文学所

文学所简介

历史沿革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作为文学界的权威研究机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研究所之一,成立于1953年2月。最初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决定成立,附设于北京大学,原名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建所后由郑振铎任所长,何其芳任副所长。下设古典文学研究组、中国文学史研究组、西方文学研究组、现代文学研究组、文学理论研究组、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研究组、图书馆等。1955年9月,经中宣部正式批准,文学研究所划归中国科学院领导,改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58年,郑振铎遭遇空难逝世,由何其芳继任所长。1964年外国文学各研究组分出,另组建外国文学研究所,1979年抽调文学所民间文学室部分骨干力量组建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民间室主任贾芝任所长。从此,文学所的研究范围主要是中国文学。

文学研究所的任务是坚持为人民服务、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文学理论、中国文学现状和历史进行系统研究,总结经验,探索文学规律,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促进我国的文艺创作事业的健康发展,并通过研究工作培养新的文学研究人才。郑振铎、何其芳、钱锺书、俞平伯、余冠英、吴世昌、陈荒煤、沙汀、蔡仪、唐弢等一批专家学者,为我国先进文化建设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优秀学者也为我国新时期文学艺术事业做出了突出成绩。

基本情况

文学所现任班子成员有党委书记、副所长刘玉宏,纪委书记、副所长饶望京,副所长安德明(主持所务工作)。文学所在近七十年学科建设的基础上,与时俱进,目前编制150人,在岗职工130人,党员69人,党员比例占总人数的53%;副研究员以上专业技术人员74人,占专业技术人员的63%,离退休148人。内设9个党支部,19个研究(处)室,分别是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批评、文艺理论、古代文学、近代文学、古典文献、现代文学、当代文学、民间文学、比较文学、台港澳文学、网络文学、数字信息研究室;有《文学评论》《文学遗产》《中国文学年鉴》3个编辑部,文学专业图书馆以及党办人事处、科研处、办公室3个行政职能部门。

文学所代管6个国家一级学会: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中国近代文学学会、中国鲁迅研究会、中华文学史料学学会、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同时,下辖4个非实体研究中心: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中国民俗文化研究中心、比较文学研究中心、马克思主义文艺与文化批评研究中心。

自2012年以来,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和登峰战略资助计划为平台,文学所形成了学部委员、学科带头人、首席研究员,以及以中青年学者为骨干的科研队伍,创建了古代文学研究和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研究2个优势学科,20世纪海内外中文文学、当代文学和民间文学与比较文学3个重点学科,以及15个创新团队。同时以《文学评论》和《文学遗产》两大权威期刊为学术窗口,以《中国文学年鉴》和中国文学网为学科平台,推动学术创新,强化科研管理,打造出一支中国文学研究的国家队。

数十年间,文学研究所共立项社科基金项目160项,其中重大项目10项,重点项目26项,其他项目124项。出版专著数百部,发表论文数千篇。

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时期我所的学部委员有郑振铎、何其芳;2006年中国社科院学部成立以来,荣誉学部委员先后有朱寨、邓绍基、樊骏、钱中文、张炯、刘世德、陈毓罴、陈铁民;学部委员先后有:杨义、刘跃进。

自197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以来,文学所作为研究生院文学系承担了培养博硕士人才的重要教学任务,荟萃了一批学术水平高、经验丰富、学风优良、敬业爱生的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随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的成立和科教融合改革的推进,文学所继之成为文学院的教育培养基地,学科专业完备,涵盖了文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截至2022年5月,文学所现任在职研究生导师60人,其中博导18人,硕导42人。文学所在校研究生12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2人,硕士研究生60人。文学所已培养出325名国内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和269名国内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同时还培养出20名外国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4名港澳台博士研究生,6名外国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和1名港澳台硕士研究生。

文学所博士后流动站建立于1999年,是社科院最早建立博士后流动站的研究所之一,也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第一批获准设立的博士后流动站。

文学所图书馆于1953年2月成立,建馆之初就确定了图书文献工作与科研工作有机结合的办馆方针,“图书管理委员会”的首任主任是钱锺书先生。目前,图书馆与资料室合并,称图书资料室。经过近七十年的积累,共拥有包括中文线装图书、平装图书、港澳台图书、画册、中文期刊合订本、报纸合订本等在内的藏书40余万册,是国内学术机构中文学藏书量名列前茅的专业图书馆,其中古籍和现代善本多达16万册,馆藏宋元版书14种,明刊本2100种,2008年3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重要成果

《古本戏曲丛刊》、《中国文学史》(三卷)、《文学概论》、《美学原理》、《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卷》、《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中华文学通史》(十卷)、《中国民间文学史》(六卷)等。十四卷本《中国文学通史系列》,已出版《先秦文学史》、《魏晋文学史》、《南北朝文学史》、《唐代文学史》、《宋代文学史》和《元代文学史》。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何其芳《论〈红楼梦〉》、陈荒煤《回顾与探索》、钱锺书《宋诗选注》与《管锥编》、蒋和森《红楼梦论稿》、曹道衡《中古文学史论文集》、蔡仪《新美学》(一、二卷)、唐弢《鲁迅论集》、钱中文《文学原理一发展论》、樊骏《中国现代文学论集》、侯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三卷)、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三卷)等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机构简介

古代文学研究室

古代文学室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古典文学组和中国文学史组,二者于1958年正式合并为古代文学组。2016年,古代文学学科获评为首批社科院优势学科。

现代文学研究室

现代文学研究室成立于1954年。研究室先后参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撰写、《中国现代文学史参考资料》纂辑等,研究领域跨越近、现、当代时期界限,跨越大陆与台、港地域界限,在跨学科研究中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具有广泛学术影响。

近代文学研究室

近代文学室成立于1978年,是全国第一家专门研究中国近代文学的学术机构。近代室成立后,发表了大量具有重要影响的专著、论文,编纂、整理了一批有重大学术价值的史料,为中国近代文学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995年根据院学科调整要求该室暂时撤销,2009年恢复。

当代文学研究室

当代文学研究室前身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学研究组,始创于1958年,1964年更名为当代文学研究组。该室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界和批评界占有重要地位。

文艺理论研究室

文艺理论研究室成立于1954年,前身简称为理论组,组长为著名美学家蔡仪。多年来,该室在文学理论和美学等研究领域均获得重要成果。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室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研究室(马文室)成立于2014年,从事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的学术研究,发表了一系列有关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美学等方面的优秀成果。

古典文献研究室

古典文献室成立于2011年,研究内容包括唐宋文学文献、经学与敦煌文献、名物学、海外汉学文献、北朝佛教考古文献等。

民间文学研究室

民间文学室成立于1953年。长期关注中外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研究理论与方法论的前沿话题,在国内外民间文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实践领域具有重要影响。

比较文学研究室

比较文学研究室原名文艺新学科研究室,成立于1985年。1990年更名为比较文学研究室,为推动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台港澳文学与文化研究室

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室组建于1989年,自成立以来,在台湾文学史、海峡两岸文学比较研究、当代台湾文学与文化研究、台港新儒学和诗学、台港殖民地时期的历史与文化、海外华人的离散问题与文学等诸多方面取得了出色的研究成果。

数字信息室

数字信息室成立于2004年。其创建的“中国文学网”于2005年正式运行,在国内外文学界和汉学研究领域所受关注程度逐步提高,为在世界范围内继承及发扬中国文化发挥了作用。

网络文学研究室

网络文学研究室成立于2021年。主要聚焦于对网络文学及相关文学现象的勘察,整合文艺学、当代文学研究、文化研究、媒介研究、数字人文研究等多学科资源,坚持追踪、关注中国当下网络文学发展进程,综合研究并构建符合网络文学发展特点的前沿理论和评价体系。

《文学评论》编辑部

《文学评论》于1957年3月12日创刊,原名《文学研究》,1959年更名为《文学评论》,1966-1978年停刊,1978年复刊。刊物坚持古今中外、百家争鸣的办刊方针,坚持责任意识与阵地观念,既强调刊物作为学术交流舞台的属性,又注重其意识形态阵地的特点。是全国性文学研究和理论批评的权威刊物。

《文学遗产》编辑部

《文学遗产》创刊于1954年3月,最初在《光明日报》以副刊形式推出,由中国作家协会古典文学部主办;1956年9月,改由文学研究所主办。1966-1979年停刊,1980年复刊,曾经过季刊和双月刊的反复,1994年开始确定为双月刊。主要任务是深入研究和总结中国古代文学的成就和经验,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供重要参照。代表我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国际汉学界具有不容忽视的学术权威性。

《中国文学年鉴》编辑部

《中国文学年鉴》是大型学术性、文献性、资料性文学年刊,是国内唯一一本涵盖了从创作、论争到批评、研究的大型文学年刊,旨在反映年度文学风貌,聚焦年度文学热点,展示年度文学成就,记录年度文学进展,为人们提供年度文坛全方位信息。

人事处(含党办)

人事处(含党办)主要负责贯彻执行国家和我院有关人事工作的各项政策和规章制度;负责全所干部职工的录用、聘任、考核、任免、晋升、奖惩等工作;负责人事档案、专业技术人员的职务评聘、职工培训以及计划生育和老干部工作。同时,人事处(含党办)还负责组织全所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学习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工作,做好各项党务、纪检、监察日常管理工作。

科研处(含研究生工作)

科研处(含研究生工作)是文学所科研管理工作的职能机构,负责处理全所科研管理的日常事务。负责全所各类课题、对外学术交流、院所两级评奖、职称评定、科研档案、研究中心、学会的管理。是所学术委员会、所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的办事机构,承担所学术委员会和所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布置的具体工作。同时,科研处还负责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

办公室(含财务室)

办公室(含财务室)主要负责全所财务、各类专项经费、科研课题经费的管理、年度财务经费的预算、决算;负责机要通讯、安全保卫、综合治理、房产管理、国有固定资产管理、设备维修管理、政府采购、车辆调度、环境卫生、各种会议的筹备服务工作;负责全所机要文秘档案管理,各类文件的收发、传阅、立卷、归档,复印室及收发室工作;负责所行政印章的使用管理工作;完成所领导交办的其它各项工作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