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学所 > 现任领导

文学所

1.jpg

刘玉宏 党委书记、副所长、社科院书画协会会长

男,生于1963年9月,汉族,中共党员,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78年9月—1991年8月在河南省桐柏县先后担任教师、校长、教育专职干部等职;1989年10月评为小学高级教师,1989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1995年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学习;1995年7月入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社工作;1997年12月-2005年4月入国家文物局国际友谊馆工作,先后任办公室副主任(主持工作)、文博馆员、办公室主任兼人事处长等职;2005年5月至2018年12月,先后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秘书处处长、办公室副主任、党组成员、机关党委书记、中国地方志学会副会长、中国地方志学会方志馆研究会会长等职;2018年1月先后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文博副研究馆员、中日社会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日本经济学会副会长、中日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等职;2021年7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书画协会会长。主要业务成果:1996年出版《国家公务员考试题型训练与解题技巧》(合著);1996年出版《毛泽东诗词故事》(合著);1997年出版《刘少奇与国际友人》(合著);1998年出版《周恩来与国际友人》(合著);1999年出版《百家百字帖》(独著);1999年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见证》(独著);2000年出版《国礼荟翠》(执行副主编)。2017年主编《首届全国方志馆馆长文集》,2017年主持完成《方志中国》、《魅力中国》大型展览展示项目;2020年主编《图说中国》,2021年主编《中日神话传说比较研究》等文集。先后有《中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经验、问题及对策》《从苏轼到黄庭坚:宋代援禅入书的精神探析》《文化中国的生活美学》《从书法学和文艺学谈“交叉学科”的人文途径——以苏轼书法思想为例》《新时代弘扬方志文化的历史依托、现实意义与实践方向》《宋代尚意书风新论—宋意风流》《新时代增强忧患意识的必要性和实现路径》等论文在《新华文摘》《北京社会科学》《中国书法》《世界社会主义研究》等期刊发表。

展开
2.jpg

饶望京 纪委书记、副所长

男,生于1966年4月,江西省抚州市人。1989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获学士学位。1989年7月至2008年3月在国家人事部工作,历任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处长、处长,期间,1995年10月至1996年2月,赴英国伯明翰大学进修公共管理课程;2003年10月至2004年9月在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扶贫挂职,任县委副书记;2007年7月至10月,赴美国斯坦福大学参加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中青年领导干部培训。2008年3月至2013年11月,在国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工作,分别任办公厅督查信息处和部长办处长。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事教育局副局级干部。2014年8月至2014年10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所长。2014年10月至2022年4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2022年4月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纪委书记、副所长。主要业务成果:2021年主持完成中国社科院信息化重大项目《十月革命专题数据库》,并作为优秀成果发布;2018年主持完成《不忘初心 率先脱贫》国情调研报告,作为优秀成果收入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丛书;2017年主持完成《中外议会制度比较研究》横向课题;2008年参与的《我国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及可持续性分析》课题,获第五届国家统计局科研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年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编写《全国人事干部专业培训大纲》;1997年参与的《中外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培养战略研究》课题,获人事系统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92年至1995年参与了《比较人事行政》、《国外企业人事管理丛书》的编写。

展开
245272a1609c4e871bbf9e5216f0aeb.png

路育松 副所长

女,1972年7月生。中共党员,编审。2000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历史系,获历史学博士学位。先后担任中华书局教材编辑中心、历史哲学编辑室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总编室副主任、史学部主任、综合部主任、新刊编辑部主任,中国历史研究院历史研究杂志社社长、纪委书记、副院长,以及《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副主编、《历史研究》《中国历史研究院集刊》常务副主编、《历史评论》副主编、《中国历史学前沿报告》主编等职,参与创办《中国文学批评》《中国社会科学评价》,并承担国家新闻出版署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相关工作。学术研究侧重宋史,在《中国史研究》《社会科学战线》《清华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从对冯道的评价看宋代气节观念的嬗变》《从天书封祀看宋真宗时期的忠节文化建设》《试论王安石对吏禄的改革》等论文,担任《<历史研究>六十年论文选编》副主编、《走向世界的中国学术》执行主编等。

展开
3.jpg

安德明 副所长(主持所务工作)

男,汉族,1968年10月生,甘肃天水人。1987-1997年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先后获文学学士(1991)、文学硕士(1994)和文学博士(1997)学位。1997年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先后任助理研究员(1997—2000)、副研究员(2000—2005)和研究员(2005起),并先后担任民间文学研究室副主任(2004—2011)、主任(2011—2021)。曾先后受国家留学基金和哈佛燕京学社资助,在美国印第安纳大学(2000—2001)和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2006—2007;2019—2020)做访问学者,并曾在德国柏林洪堡大学(2014)和台湾东华大学(2016)任客座教授。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主持所务工作)、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联全委会委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和国际民俗学会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Folklore Societies)副主席等。曾兼任《民间文化论坛》主编(2014—2020)、中国民俗学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审查机构专家组成员(2015-2017)及A&HCI国际核心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tangible Heritage(《非物质遗产国际期刊》)编委(2016-2020)等。出版有《家乡民俗学》《中国民间文学史谚语卷》、Handbook of Chinese Mythology等中英文专著及译著8部(含合著、合译3部),发表中外文论文、译文等100余篇。

展开
图片1.jpg

张重岗 副所长

男,生于1967年4月,山西原平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92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获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系,获文学博士学位。2014年4月任文学研究所台港澳文学与文化研究室副主任,2017年4月任台港澳文学与文化研究室主任、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主任。2017年4月至2018年3月,挂职任甘肃省敦煌市副市长。2020年10月,兼任中国世界华文文学学会副会长。《跨界》集刊主编。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台港澳文学与文化、海外汉学与华文文学等。著有《心性诗学的再生》等。主持完成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与中国经验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国情调研项目“澳门特色社会文化调查”、“浙东文化在海内外的播散与影响”、“敦煌及周边地区文化产业的现状与前景”、中宣部百县调研项目“敦煌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调研”等。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海外华文文学研究”(战后学术史部分)、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项目“台湾文学史料编纂与研究”(近代部分)等课题。现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登峰战略”重点学科“港澳台中华文化传承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项目“现代性视野下的华文文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华人文化诗学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华文文学经典化与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子课题“台湾文学经典化与中华文化传播”等。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