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推动台港澳与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促进中国文学界与海外华文文学界的学术与文化交流,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台港澳文学与文化室、世界华文文学研究中心于2024年11月28日上午,在社科院文学所举办“马华文学的世代相传和作家群体”座谈会。此次座谈特别邀请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系主任、马来西亚华文作家协会会长潘碧华作有关马华文学的学术报告。会议由文学所副所长张重岗主持,文学所《中国文学年鉴》副主编刘延玲,台港澳研究室李晨、郑海娟、王琨等学者参与了讨论。
潘碧华教授首先从马来西亚独特的地理位置出发,多维度解析了马来西亚复杂文化环境的形成。她指出,马来西亚华人的祖籍多源自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如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他们在清朝末年因各种原因迁徙至马来西亚,并在此扎根。这些华人心中始终怀有归乡情结,自认为仍是中国人,这种身份认同深刻影响着他们的后代。然而,不同世代的华人对身份认同的程度和认知存在差异,不能一概而论。政治上,马来西亚历经葡萄牙、荷兰、英国等国殖民统治,独立后国内局势依然复杂多变,受多方势力影响。华人人口占马来西亚总人口的20%以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教育方面,1961年已有约1300所华文小学,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庞大的华人群体使得华文教育历经100多年未曾中断。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在多重因素共同作用下,马华文学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潘碧华教授进一步详细介绍了马华文学的作家群体。从1949年以前的南来作家,到五十年代的中生代作家,再到六十年代后诞生的新生代作家,马华作家在每个时代不断创作,作品影响深远。由于上述复杂文化环境的影响,马华文学作家群体展现出多元认同,包括祖籍认同、国籍认同、文化认同、乡土认同、区域认同、语文认同、宗教认同、政治认同等。此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信仰等因素,以及中国国力的变化,也影响着作家的自我身份认同。
潘碧华教授指出,马华文学及马华作家群体的世代认同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不断发展变化。她介绍了马来西亚的优秀文学作品,并分享了马来亚大学中文系的相关情况,鼓励社科院与马来亚大学加强交流。
张重岗教授在回应中提到,马华文学还存在许多未被充分挖掘的领域。他将马华文学比作一座富矿,鼓励学者们深入研究,关注马华文学在海外华文文学中的地位,以建立新的、更为全面的学科思维。李晨老师强调马来西亚华文文学与中国文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建议将二者放在一个联动的视角下进行研究。现场讨论气氛热烈,座谈会取得了圆满成功。
撰稿人:赵越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