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祁连休先生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研究员,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故事学者之一。自1959年进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组(民间室前身)工作,祁连休先生治学六十六年,孜孜矻矻,硕果累累。祁连休先生治学以机智人物故事研究为发轫,继而拓展至民间故事史与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学术代表作《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智谋与妙趣——中国机智人物故事研究》《中国民间故事史》等皆是推动中国故事研究的重要典籍,为该领域筑牢了学术根基。此次会议旨在深入研讨祁连休故事研究的独特范式与贡献,以此助力故事研究的理论创新,推动“讲好中国故事”学术进程的不断深入。
【正文】
9月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祁连休故事研究座谈会”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第一会议室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单继刚、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副所长安德明、中国民俗学会会长叶涛、花山文艺出版社社长郝建国出席会议并致辞,祁连休先生全程列席会议并作讲话。来自全国各地的四十余位故事学研究者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参与学术研讨。会议开幕式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施爱东主持。
在开幕式上,单继刚高度肯定了祁连休先生的学术贡献。单继刚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祁连休先生迄今六十六年的学术研究既传承和发扬了文学所的学术传统,也响应了习总书记在当下的时代召唤。以《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三卷本为代表,祁连休先生按照中国人习惯的方式做故事类型研究,对于中国文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一贡献植根于文学所民间室“田野作业与文献研究相结合”的学术方法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学术立场,也体现出文学所“有组织科研”的学术传统。

单继刚副所长和祁连休先生

单继刚发言
安德明结合自身的研究经历,回顾了祁连休先生作为学者的严谨治学精神,以及作为学科领导者在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布局眼光和规划意识。几十年来,祁连休先生等历届室领导为文学所民间室营造了和谐、包容、理解、尊重、平等、谦虚的良好氛围,令室内外同仁终身受益。

安德明发言
叶涛从民俗学、民间文学和俗文学共同组成的“学科群”视角出发,指出祁连休先生的民间故事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成绩斐然,且在民间文学的宣传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力。祁连休先生与同仁组织的“民间文学史”编写工作更是在学术上有所突破。

叶涛发言
郝建国讲述了一则“编辑和作者的故事”,深情回忆了祁连休先生高度的人格魅力和深重的学术嘱托,以及祁先生对出版社编辑、晚辈同事乃至学术研究多年如一日的支持。在致辞中,郝建国还表达了出版社与学者合作打造“民间文学出版高地”的愿景。

郝建国发言
祁连休先生发表讲话,将自己六十六年来的研究经历总结为“在一个研究所的一个研究室从事一个学科的一个方面的研究工作”之“一句话履历”。祁先生以极为谦逊的态度感念了前辈学者的关怀与培育,以及民间室和学界同仁朋友的支持与帮助。祁连休先生还以“前三十年打基础,后三十年著书”的经历,向在场后辈亲切传授了学术研究的经验。

祁连休讲话
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刘守华发来《致祁连休祝寿信》,回忆了二人志同道合的友情,并高度评价了祁连休先生的治学成果。

施爱东代读刘守华贺信
会议上午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邹明华主持,下午场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研究员乌日古木勒主持。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河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兰州大学、辽宁大学、山东大学、山西大学、西华师范大学、湘潭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师香港浸会大学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纷纷发言,表达了对祁先生人格魅力与学术成就的高度肯定,并展望了新时代语境下中国故事研究的光明前景。
文学所民间室的同事高度肯定了祁连休先生在民间室学术传统中的引领作用。文学所研究员贺学君回忆道,自己在文学所长期接受祁先生工作教导、跟着祁先生做田野调查和学术研究,祁先生为大家树立了做人和做学问的榜样。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邹明华提出,祁先生使得民间室形成了良好的学术传统与和谐互助的团队氛围,这成为民间室取得今日成就的重要基础。文学所研究员户晓辉则希望在口头和内心的敬意之外,更用实际行动学习祁先生的学术纯粹性。此外,祁连休先生的几位学生也回顾了受业门下的经历,表达了对恩师言传身教、指点迷津的感念之情。

贺学君发言

户晓辉发言

乌日古木勒发言

邹明华发言
其他学者则结合自身的学术方向,研讨了祁连休先生在故事学乃至民间文学各个研究领域的深远影响,相关话题主要分为两方面。其一,祁先生推动了中国故事学的自主知识体系建设,乃至中国民间文学的三大体系(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建设。以《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为例,这部著作超越了西方传统的“AT分类法”,立足中国故事的文化个性、叙事特色等本土特征,表现出对中国故事独特性的高度敏感与文化自觉,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其二,祁先生的研究在故事学等学术理论方面具有重要贡献,提出了诸多具有前瞻性的理论问题。例如,祁先生的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融合了多种学术传统元素,为未来研究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和线索;祁先生在中国故事历史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对古籍的重视和运用特别值得学习;祁先生提出的“机智人物故事”概念非常重要,引发后辈学人对理想的“民间”和“民”进行持续思考。
会议结束时,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民间文学研究室研究员吕微作总结致辞。吕微指出,祁先生用自己的切身生存体验为民间故事做类型命名,这些命名里充满了对民众的热爱和对民间英雄的崇敬,而祁先生自己就是一位真正的民间英雄。祁连休先生的学术研究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典范。

吕微总结

参会人员合影
供稿:民间文学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