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成功举办“一部六院”合作共建启动仪式暨研讨会、讲座

2025620日上午,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一部六院”合作共建启动仪式暨研讨会在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107会议室顺利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所长、纪委书记饶望京,副研究员赵薇,助理研究员程宁;上海交通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朱燕民,教务处质量控制与改革办公室主任张亭亭;上海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尚必武,党委书记朱一凡,副院长陶庆,党委副书记张怡凡,院长助理郇昌鹏,以及日语系主任金文峰、副主任王琳,德语系主任薛原、副主任范黎坤,英语系副主任王品等出席会议。会议由陶庆主持。

朱一凡致欢迎辞。她回顾了学院的发展历程,强调了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底蕴。她指出,在当今社会快速发展变革的背景下,外语学科正积极推进转型,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她表示,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的合作共建恰逢其时,双方合作前景广阔。

饶望京在致辞中表示,此次启动仪式标志着双方协同育人工作的正式开启。他强调,此次合作是强强联合,旨在共同探索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社科院正在打造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集群,文学研究所有悠久的数字人文研究传统,有数字人文实验室、数据库平台等资源,将为科教深度融汇提供坚实支撑,为协同育人创造良好条件。他期待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将协同育人项目打造成为科教融合的典范。


朱燕民介绍了学校“一部六院”的整体建设规划,并对学院与文学研究所建立合作关系表示欣喜。他希望双方合作深入扎实,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共同取得丰硕的科教融汇成果。


尚必武详细介绍了学院发展概况及“一部六院”合作共建项目的建设规划和“数字人文赋能的外语跨学科协同育人创新机制”的一揽子构想。项目将以建设科教融合特色班为核心抓手,推动双方科教资源共享与联合科研攻关;计划开设暑期学校,通过系列讲座、工作坊等形式引进高水平学者进课堂;还将选派优秀学生参与文学研究所的项目研究,同时开放交大外院语料库中心、跨学科叙事中心以及文学所的计算批评实验室。尚必武表示,学院期望通过为期五年的系统建设,构建“资源-能力-发展”三位一体的培养体系,圆满完成科教融汇、协同育人的目标任务。


在交流研讨环节,与会代表围绕合作共建与协同育人的重要意义、实施路径与方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双方在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方面具有高度契合度,在世界文学、国别区域研究等方面还可展开进一步合作共建。未来应加强有组织、有计划的合作,共同推动规划方案的落实落地。



启动仪式之后,文学研究所赵薇副研究员与助理研究员程宁为师生带来题为“文学实验室与计算批评的研究形态”的学术讲座。讲座分别从“实验室特色与目标定位”“课题孵化机制”以及“一平台一网站”三个方面,回顾了近年来文学所的数字人文研究与计算批评实验室建设情况。她指出,以正在向数字人文研究室转型的数字信息室为依托,实验室正在探索一种融合了数据分析、文学建模与细读批评的新路径:一方面让数字人文在文学研究中真正落地,促进实践共同体和相应标准的形成;另一方面,搭建起可共享的技术基础设施和跨学科合作网络。其最终旨归是要以自身为方法,推广平等、公正、透明的数字人文生产模式与生态。她特别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计算批评的核心价值在于让人文学者在亲手创造模型和工具的过程中实现对世界的体认、推进对问题的理解,在思辨中认识“认识”的过程。应该从斯坦福文学实验室和芝加哥大学文本光学实验室的实践中吸取经验、教训,数字工具的使用应始终伴随对“工具性”自身的反思,在她看来,真正具有合法性与合理性的数字人文研究,应在“数据—模型—理论”的递归机制中嵌入细读检验环节,强化人类主体的高度参与。随后,赵薇以“二十世纪生态话语与写作关系”和“现代汉诗节奏理论的重构”为样例,生动展示了计算批评在文学研究中的应用,充分体现了该路径的可行性与批评深度。


讲座最后,程宁围绕“数字人文与计算批评研究平台”的构建与应用,详细介绍了平台的四大核心模块:语料库检索、知识库与知识图谱、文献资源库及AI增强的文本分析工具,并以“从虚字密度看古典诗歌语体演变”为例,展示了平台如何实现复合分析。程宁强调,平台虽为强大工具,但只能用于辅助;计算批评的实质依然离不开人的整体性思考与细读辨析。



供稿人:李美萱、拾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