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专栏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走好第一方阵——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纪实

  

  
 

 

  新时代新征程新起点,党中央再次发出改革开放动员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闭幕后,中国社会科学院立即行动起来,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为奋力书写改革新答卷贡献智慧与力量。

 

 

  学习宣讲有声有色

 

 

  改革征程再响号角,伟大时代又启新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系统擘画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央和国家机关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动机关党建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中央和国家机关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初一公里”,要在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上当好排头兵。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征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理论学术铁军,肩负着重要使命。

 

  7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在全会闭幕后第一时间召开扩大会议,迅速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部署贯彻落实工作。院长、党组书记高翔在会上强调,要坚决扛起学习贯彻研究阐释全会精神的政治责任,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中彰显使命担当。

 

  此次扩大会议强调,中国社会科学院要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将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理论任务和学术任务,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做好全会精神的研究阐释工作,举全院之力办好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紧紧围绕改革发展大局精准资政建言,加快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更好地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坚持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贯穿全院改革发展始终,以革命精神全面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打造党中央信得过、靠得住、用得上的理论学术铁军,以更强使命担当推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化目标为行动、变蓝图为现实,关键在落实。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注重以“宣讲先行”,引领全院干部职工全面深入把握全会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

 

  7月30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按照党中央统一部署组建了全院宣讲团,发挥自身的理论优势和学术优势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走深走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

 

  成立宣讲团,就是要讲清楚全会的重大时代意义和深远历史影响,讲清楚我们党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的坚定决心,深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宣讲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大成就,深入宣讲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入宣讲《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重大改革举措,深入宣讲《决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引导全院干部学者增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底气。

 

  宣讲团成员原原本本领悟全会精神,结合工作实际深刻把握全会重大部署,汇思想之力,宣时代之声,充分发挥“领头雁”作用。

 

  8月19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举办院机关职能部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报告会,院长、党组书记,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团长高翔为全院机关干部作宣讲报告。

 

  高翔强调,全院机关干部要提高政治站位,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作为重中之重,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带头践行“三项共识”,严格执行“三项举措”,一丝不苟地落实好“三项承诺”;要筑牢对党忠诚,强化政治机关意识,守牢意识形态阵地,坚决落实党中央和院党组各项部署;要坚持干事创业,强化责任担当,持续改进机关作风,深入一线做好服务工作,坚决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这次宣讲,激发了思想共鸣,汇聚了实践力量。

 

  与会党员干部普遍感受到,宣讲报告直切要义,旁征博引,深入人心,既连“天线”又接“地气”,主题明确、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全面深刻,对大家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结合全院工作实际的具体指导,更加具有鲜明的思想启迪和实践激励作用,激发了真抓实干、担当作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8月20日,在院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第八次集中学习(扩大)会议上,高翔强调,全院要坚持系统观念,学深悟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统一关系;深刻领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则、重大问题、重大举措以及全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

 

  高翔强调,全院要进一步夯实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全力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走深走实,以政治机关建设为统领,以深化研究阐释为抓手,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为保障。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工作部署,目前全院范围内的宣讲工作正在广泛深入展开。“宣”出社科特色,“讲”到实践深处。全会精神的理论力量,正在化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推进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力量。

 

 

  研究阐释亮点纷呈

 

 

  在新时代的接续奋斗中,中国社会科学院肩负着深入研究阐释全会精神的光荣使命,将以坚定的决心和责任,引领学理阐释走向深入,让理论与实践的花朵在新时代的田野中绽放。

 

  新时代的理论与实践互动,不仅要求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而且要求将学理研究阐释工作引向深入。深入研究阐释全会精神是重大任务,也是实践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有责任有决心去推进,要有组织地开展课题规划,引领学理阐释走向深入。

 

  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扎实做好研究阐释工作周密布局,至为重要。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局长胡滨认为,要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穿融入全院科研工作的全领域全过程,以“三项共识”为引领,把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解决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围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大战略部署,加强选题策划,设置重大项目,推动有组织科研和跨学科协同攻关,积极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多创新理论、前瞻思考和对策建议。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领导下,科研局发挥钉钉子精神,设立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阐释专项课题,组织了多轮座谈会,邀请了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如何深入理解和贯彻全会精神,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提供坚实的学理支撑。在这些座谈会上,与会者积极交流,汇聚了新议题和好思路,为理论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在此基础上,科研局系统梳理了各种建议,编制了《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重要选题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指南》精心策划了70项研究选题,广泛涵盖了政治学与公共管理、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科技创新、文化与传媒、环境与生态、国家安全等学科领域。其中,政治学与公共管理领域以选题最多位居首位,研究重点涉及党的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议题。经济学领域紧随其后,聚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等重要问题。法学领域有5项选题,着重探讨中国式现代化法治保障和涉外法律法规体系。社会学选题涉及社会治理体系和民生制度体系建设等关键领域。教育学、科技创新、环境与生态、国家安全学等领域也分别筹划多个选题,体现了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全面研究和深入探讨。

 

  目前,科研局的重大创新项目招标正在进行中,特别强调“揭榜挂帅”和“赛马制”的原则,打破职务和年龄限制,鼓励全院人员参与。实施首席专家负责制,组建跨研究所、跨学科的研究团队,调动院内外优势力量,共同攻关重大问题,展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围绕深入研究阐释党的创新理论全面推进科研体制机制创新的坚定决心和行动力。

 

  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深入研究阐释全会精神,不仅是重大任务,更是理论与实践的“双重奏”课题。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所长张永生表示,生态文明研究所将深入开展研究阐释,聚焦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美丽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等,认真策划系列研究选题,积极组织申报院重大创新项目等系列研究项目;将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的研究议题融入“十五五”预研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院重大创新项目、国家高端智库重点项目、国情调研重大项目与院级国情调研基地、“登峰战略”优势学科、新兴与交叉学科之中。认真落实全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提出的重要要求,重点做好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完成好院党组交办的《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讲义》编撰任务;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推进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理化体系化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正以实际行动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建设。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委书记罗文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第一时间组织和动员全体科研人员学习,领导带头宣传全会精神,发表《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促进文明交流互鉴 彰显中国共产党人开放包容的胸襟格局》《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径和方法》等文章,深化了全会精神的理解和传播。学者们以笔为犁,通过撰写内参报告、学术论文和理论文章,以及翻译国际友人的文章,多角度阐释全会精神。网络媒体更成为宣传的重要渠道,马克思主义研究网等平台刊发百余篇宣传阐释文章,扩大了全会精神的影响力。

 

  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还主办了多场学术会议,如“新时代思想论坛”和全国马克思主义原理研究年会,为学者提供交流平台,推动全会精神的深入研究。通过这些活动,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推荐了多项研究选题,并鼓励学者申报重大创新项目,进一步促进了全会精神的广泛传播和实践应用,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所领导率先垂范,组织全所人员积极报送研究阐释全会精神的选题共计10项,以及5项重大创新项目和“推动能源价格改革”“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研究”“新‘八级工’制与新型技工队伍重构调查研究”等重大调研项目,展现了全所对全会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积极响应。

 

  工业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曲永义告诉记者,“我所贯彻落实我院有关工作部署,完成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究报告。提前组织科研人员准备研究阐释工作,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及时围绕全会精神撰写多篇相关理论文章”。

 

  此外,工业经济研究所还通过专题专版专栏等形式,在所宣传栏开辟学习园地,在所网站开辟学习专栏,在所属期刊开展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专题组稿,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解读全会精神。同时,积极发挥代管学术社团作用,组织所属学会、中心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组织了多场学术研讨会。

 

  “围绕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将进一步发挥在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全球治理等诸专业学科的科研优势,加强跨学科深度交叉研究,组织精锐力量深入开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产业链供应链国际合作、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完善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机制等重点课题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党委书记王镭告诉记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精心组织、周密布局,在院党组正确领导下,各研究所正以强烈的责任担当贯彻落实好全会精神。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聚焦民族问题的专业研究,强调民族研究的国家队理论引领作用,将着力构建中国自主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体系,为民族复兴提供坚实的学术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当代中国研究所以新中国史研究为基石,深入阐释全会精神,展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和实践路径,为国家发展刻下深刻的历史印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将文学创作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挖掘文学在新时代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利用文学的力量传播全会精神,激发文化创新的活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和国际法研究所深入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推动法治改革,形成可预期、可持续的现代化法治环境,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坚守意识形态阵地,通过深入研究和宣传阐释重大理论问题,加强科研人才梯队建设,尤其是青年学者的培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青春力量。中国社会科学院离退休干部局注重将学习成果转化为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实际行动,通过制定实施方案、加强宣传工作,推动离退休干部工作向更高质量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结合历史与现实案例,致力于构建中国日本研究的自主知识体系,以期在国际交流中发出中国声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则将哲学思考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推动哲学研究在新时代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应用,为社会发展提供智慧灯塔。他们在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过程中,展现了各自的研究特色,深刻理解和积极实践全会精神。

 

 

  创新工程走深走实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强调,要“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持续深化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研究、学理化阐释,打开了理论创造与学术繁荣的广阔创新空间。

 

  重大意义与重大目标紧密相关,重在凝聚人心汇聚力量,进而赢得未来,展现历史发展趋势,关键在于必须聚焦重大创新的实践表达。

 

  立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实践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以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必然要求进一步实施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推动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更好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今年初,中国社会科学院2024年度实验室、数据库项目启动会在京召开。会议强调,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数据库建设,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党组贯彻落实党中央要求、适应时代发展、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式变革创新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融合的前沿阵地,是新时代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增强主体性和原创性的重要平台,有利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创新、培育哲学社会科学新的学术增长点。

 

  实验室被誉为“现代科学的心脏”,是科学知识生产与科研创新的主阵地。《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对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的定位是“着眼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前瞻性、综合性、复杂性问题,推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应用,促进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渗透和融合创新,进一步拓展学科内涵,创新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加强中国社会科学院实验室建设,体现了新科技革命与哲学社会科学的融合发展,实践内涵更加丰富。

 

  如何正确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类别的实验室建设,积极服务于党和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切实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增强自身科学性和支撑多学科现代技术发展的双向奔赴功能?

 

  胡滨表示,根据院党组工作部署,要以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为“试验田”,深入推进科研组织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在有组织科研、基础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项目经费与绩效管理、科研与人才评价等方面,积极开展“探索性试验”。

 

  2023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建设工作方案》制定并印发,启动了重点实验室支持平台、实验室孵化平台、数据库平台建设工作。该方案旨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发展,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和范式创新,提高哲学社会科学原始创新能力。在前期摸底的情况下,2024年共资助研究所实验室综合资助10项,实验室孵化专项资助12项,数据库专项资助22项。

 

  胡滨进一步表示,要加强经验性总结,加快建设与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与国家发展战略相匹配的哲学社会科学现代化治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下一步,科研局将根据党中央有关哲学社会科学实验室建设的最新精神和院党组的指示要求,重点打造科技考古实验室、语言学实验室等基础条件好、学科优势突出的实验室,举全院之力将其打造成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重点实验室,用3—5年时间努力建成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

 

  立足伟大实践,推动创新创造,必须展现新作为。

 

  组建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既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强化对现代化建设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的重大举措,也是推进科研体制创新的深入探索。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的内部机构设置、科研项目管理、用人方式、绩效考核等,中国社会科学院已经出台和正在制定一系列创新性举措。

 

  据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院长张翼介绍,对于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系化研究和学理化阐释,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已在主流媒体发表多篇阐释文章,完成书稿《“数”说二十届三中全会》《图解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用大众能读懂的话语阐释全会精神。同时,中国式现代化研究院注重研究成果产出的质量和数量的目标导向,已推出直接服务于阐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研究成果36篇;围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大观点、重要论断,聚焦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和总目标,精心进行长期规划,组织力量策划论证研究选题19个。未来,将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式现代化重要论述,中国式现代化历史脉络、道路比较、实践经验、对策建议等相关研究,研究阐释宣传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体系,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成就和理论成果对外宣传。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历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马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历史研究院作为中央和国家机关创建模范机关标兵单位,坚持把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同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中国历史研究院和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以走在前、作表率的标准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

 

  马援进一步表示,未来,中国历史研究院要充分发挥统筹全国史学研究优势,深入推进科研创新试验点建设,着力加强对改革开放史的体系化学理化研究阐释,认真总结历史经验,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思想、智力和学术支持。要积极建好中国古典文明研究院,办好中国考古博物馆特别是中华文明溯源展,围绕全会精神做好学术外宣,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对外工作大局。以革命精神深化中国历史研究院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推进党建、科研、人事、期刊、后勤等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激发科研人员抓改革、促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切实把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历史学“三大体系”的强大力量。目前,新制定制度14个,修订完善制度10个,深化制度“废改立”工作,为管院治院的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表示,政治学研究所持续完善有组织的科研管理机制,完善出成果、出人才的有效机制。将结合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总要求,持续推进科研项目和学术组织管理体系优化。将在全面理解全会精神基础上,重点研读《决定》中与本所研究领域和研究议题相关的任务,把“健全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体系”等与本所登峰战略学科、创新工程项目任务结合起来,做好接续研究、积极阐释。积极利用学术平台,稳步开展国情调研和基层民主创新案例研究,组织精兵强将积极推进首都治理研究,调研总结北京市以接诉即办改革牵引超大城市治理的新做法、新经验。12月底将参与承办以“人民城市、共创美好”为主题的“第三届接诉即办改革国际论坛”。

 

  据王镭介绍,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正在加快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为依托的重点实验室建设,密切跟踪研判对外经济动态走势,进一步加大国内国外调研力度,为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打通阻碍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难点堵点,提供及时、精准的改革政策建议。此外,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还将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全球战略智库为平台,广泛开展国际学术和智库交流,下半年重点办好本所的高端品牌论坛“全球战略对话”。

 

  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创新实践工作相互赋能,彼此促进。实践表明,唯有把牢政治方向,强化主体责任,才能不断增强改革发展的合力。

 

  时代进步,奋发有为。笃行实干,再接再厉。

 

  通过一系列广泛深入的学习研讨,中国社会科学院干部职工深刻把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更加自觉地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扎实做好理论武装。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中国社会科学院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更好地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国家队”功能,推动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宏大历史进程展现新担当新作为,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宏大事业拓展新实践、作出新贡献!

 

  来源:张译心 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