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构设置 > 研究室 > 文艺理论研究室 > 历任领导 > 历任主任

历任领导

W020230511427542641140.jpg

蔡仪

蔡仪(1906-1992),湖南攸县人。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是我国较早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美学的学者。1906年6月2日出生,取名“寿生”,号“南山”;后读《左传》,慕钟仪,自名“南冠”;1932年在《东方杂志》发表小说《先知》时始用笔名“蔡仪”。幼读私塾,16岁考取陈子展、郑业建执教的长沙长郡中学,1925年考取北京大学预科,外文分科学的是日语,教师是周作人和张凤举。大学期间从事小说和诗歌创作,先后写了《夜渔》(发表于《沉钟》)、《可怜的哥哥》(发表于《莽原》),与沉钟社成员陈炜谟、冯至、杨晦等建立了终生友谊。1929年创作小说《先知》(发表于《东方杂志》)。

展开
王春元.png

王春元(1979—1985在任)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

王春元 (1925—1994),1948年毕业于北平辅仁大学。1949年后历任华北革命大学文工团、华北话剧团及青年艺术剧院演员、助理导演,中国人民大学文艺理论研究生班学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1961年开始发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著有专著《文学原理·作品论》《王春元文学评论选》《文学理论方法论研究》等。《老干部新形象》获1982年《十月》评论奖。

展开
钱中文.png

钱中文(1985—1988在任)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

钱中文(1932-),江苏无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曾任《文学评论》主编、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长等。1955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俄语系,后赴苏联莫斯科大学研究生院俄罗斯语言文学系学习,1959年夏肄业。1959年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 一、钱中文对文艺理论的初步反思与探索 (一)有关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研究和反思 改革开放之初,钱中文在文艺界思想解放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首先体现在其有关马克思主义文论方面的相关学术工作中。他编选出版了《列宁论文学与艺术》,并撰写该书《后记》,提出将列宁《党的组织和党的文学》改译为《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他撰文指出,文艺是作为“观念的上层建筑”而不同于政治、法律机构等社会实体存在的,“如果以文艺从属于政治的原理,或政治的主导地位的原理来代替文艺服务的对象——人民群众,那末,这实际上就以政治代替文艺,把文艺与政治关系庸俗化、简单化了”——这些论断顺应了当时不再提文艺为政治服务、“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等方针政策,推动了文艺思想解放运动。

展开
W020230428814733853974.jpg

王善忠(1988—1991在任)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

王善忠,男,汉族,中共党员,1935年4月生,山东东平人。1953年9月在山东大学中文系学习;1954年9月在北京俄文专修学校学习;1955年9月至1960年7月在莫斯科大学哲学系美学专业学习并毕业。1960年分配到中国科学院(今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历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主任、教授,《中国文学年鉴》编辑委员会主任,《文学评论》编委等职。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2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老干部工作局颁发的“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奖”。退休后曾任文学所离退休人员党支部书记。曾为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理事、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欧美同学会会员。从事文艺学美学研究,主要学术专长是美学、美育理论。

展开
张国民.png

张国民(1991—1994在任)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

张国民,生于1933年,浙江省黄岩人。中共党员。中国著名文艺理论家,在文艺研究、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等领域卓有建树。张国民先生于1956年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并于同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历任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所务委员、职称评审委员、文艺理论室主任、《中国文学年鉴》编委等职务,198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于1994年退休,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展开
杜书瀛.png

杜书瀛(1994—1999在任)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

杜书瀛,山东宁津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文艺理论家、美学家。1938年生于抗战革命家庭,父亲杜子孚曾任中共冀鲁边区一地委书记兼一军分区政委,1942年与日寇作战中壮烈牺牲。1958年,杜书瀛被保送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学习。大学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师从著名美学家蔡仪研究员,做美学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留所从事文艺学和美学研究工作直至2003年退休。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出版过散文集《家族记忆》《忘不了的那些人和事》《坐在汽车上看美国》《我的学术生涯》等。1984年被评为副研究员。1988年和1999年分别赴苏联和英国进行学术访问。1989年晋升研究员。1993年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生导师。曾长期担任文学研究所文艺理论室主任、《文学评论》编委、学术委员会委员、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职称评定委员会委员(文学片),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中华全国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艺理论学会顾问、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戏曲学会理事等。

展开
W020230420816795393951.jpg

钱竞(1999—2003在任)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

我个人当年开始接触文学理论的原始体验开始于中国刚刚度过困难时期的1963年,我通过了高考,进入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学习。接到通知书的时候,想到自己如今从一个青年工人变成一个人人称羡的大学生,要学的又是我素来喜欢的文学,心中真是快乐之至。但是,坦率地说,中文系将会开设哪几门课却是不甚清楚。别的课程,例如写作、古代汉语之类,多少可以想见,而这门大学一年级就必修的《文学概论》却从未听说。到如今,这门课一开始讲的是什么,我是一点儿也想不起来了。凭借逻辑推理,则必定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原理。当然了,那时课堂上讲的原理原则,也一定和今天一样,以枯燥乏味著称。听到后来真正引起我注意的,却是关于典型人物的说法。给我们上课的罗老师讲的是《水浒》中两个人物:一个是鲁智深,一个是李逵。说起来这两位仁兄都是莽汉,以粗鲁豪放著称,但细心分析却可以看出:一位是率真得有些发痴,遇事脑筋不大拐弯,动辄抡开板斧排头砍去;另一位则粗中有细,多少讲究点谋略,拳打镇关西时,一见那屠户只有出气没有进气,眼看不活,便急中生智,大喝一声 你这厮诈死!

展开
W020230428803949229237.jpg

高建平(2003—2014在任)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

高建平,1955年3月生于江苏扬州,1996年获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美学博士。1997年起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2017年在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办理退休手续。目前任深圳大学特聘教授,人文学院院长兼美学与文艺批评研究院院长。 在过去的20多年时间里,主要做了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方面的工作是促进中外美学和文学的学术交流。在国内主持召开了一系列的国际学术会议,其中比较重要的:有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美学与文化:东方与西方”国际研讨会,有20多位来自国外的重要美学家参会。2006年在成都召开的“美学与多元文化对话”国际研讨会暨国际美学协会执委会,有当时的国际美学协会主要负责人和各国美学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参加。2010年在北京召开“美学的多样性”第十八届世界美学大会。除此以外,还在担任文学研究所副所长期间主持中国与荷兰,中国与澳大利亚,中国与日本,等国的学术双边对话会议,以及在徐州主持有多名国外知名专家参加的国际美学会议。另外,在一些中华美学学会和中外文论学会的年会上,也多次邀请国外知名学者参加并做讲演。

展开
W020230428801519932275.jpg

金惠敏(2014—2019在任)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

金惠敏,男,汉族,1961年生,河南淅川人,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7年入选),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二级研究员。现主要社会兼职有:《文学评论》编委,陕西师范大学特聘教授(2017-2020),新疆大学“天山学者”特聘教授(2018-2023),英国国际权威期刊Theory, Culture and Society(London: Sage)编委(唯一华人编委),美国纽约Explorations in Media Ecology编委,美国洛杉矶Journal of East-West Thought (Los Angeles)编委,北美东西方研究学会副会长,北京外国语大学王佐良外国文学高等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曾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理论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学位委员会、职称委员会委员,院级职称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外人文思想研究中心执行主任(1998-2007),上海外国语大学211讲座教授(2009-2012),河南大学省(政府)特聘教授(2006-2011),陕西师范大学曲江学者特聘教授(2011-2016),奥地利克拉根福大学客座教授(2015-2016冬季学期,讲授英国文化研究课程)。在海内外发表论文170余篇,出版中英文学术著作13部。

展开
W020230511426919227536.jpg

陈定家(2019—2022在任)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

陈定家,1962年生于湖北红安,文学博士,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曾任数字信息研究室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网络文学研究院特聘研究员,爱奇艺文学院特聘专家,《网络文化研究》主编,《中国文学年鉴》副主编,中国中外文论学会新媒介文化研究会会长,全国网络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ast-West Studies研究员,四川网络文学发展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出版专著和主编学术著述十余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中国社科院的院与文学所级重点项目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文史哲》《人民日版》等刊物和报纸上发表论文和学术评论文章300余篇。自1999年发表《电脑高科技的兴起与古典艺术的终结》以来,始终专注于网络艺术和网络文学研究工作,曾参与国内第一个网络文学国家社科课题研究,是国内第一部网络文学研究专著《网络文学论纲》的核心作者,“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评委,中国作家协会网络小说排行榜评审专家,中国新闻广电总局年度优秀作品推优活动评审专家。

展开